-
小学古诗
小学古诗大全栏目收录了小学语文必备古诗词,以及小学古诗诗句的注释、翻译、译文、赏析、鉴赏。包括:村夜、赋得古原草送别、忆江南乡、七步诗等小学语文必备诗词曲。
- [ 刘开 ] 问说文言文及翻译
- [ 苏轼 ]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 [ 佚名 ] 揠苗助长文言文及翻译
- [ 林杰 ] 乞巧
- [ 朱熹 ] 春日
- [ 袁枚 ] 所见
- [ 佚名 ] 二翁登泰山
- [ 苏轼 ]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 [ 佚名 ] 寇准读书文言文及翻译
- [ 于谦 ] 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
-
初中古诗
《初中古诗》栏目收录了: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西江月、天净沙·秋思、木兰诗、望岳、春望、石壕吏、归园田居、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游山西村、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赤壁、过零丁洋等
-
高中古诗
《高中古诗》栏目收录了:沁园春、蒹葭、饮酒、登金陵凤凰台、八声甘州、水龙吟、登快阁、梦游天姥吟留别、终南山、登楼、塞下曲、从军行、过华清宫、雨霖铃、踏莎行、苏幕遮等
- [ 诗经 ] 蒹葭
- [ 李商隐 ] 李贺小传文言文及翻译
- [ 王维 ] 终南山
- [ 韩愈 ] 师说文言文及翻译
- [ 黄庭坚 ] 登快阁
- [ 李清照 ] 声声慢·寻寻觅觅
- [ 苏轼 ] 前赤壁赋文言文及翻译
- [ 李白 ] 梦游天姥吟留别 / 别东鲁诸公
- [ 共26首 ]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文及翻译
-
宋词精选
宋词精选栏目收录了300多篇经典宋词精选,包括:洞仙歌、摸鱼儿、汉宫春、菩萨蛮、念奴娇、水调歌头、水龙吟、临江仙、满江红、酹江月、朝中措、浣溪沙、梦玉人引、南柯子等宋词精选赏析。
- [ 陈与义 ] 虞美人·扁舟三日秋塘路
- [ 李清照 ] 声声慢·寻寻觅觅
- [ 李清照 ]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 [ 释善珍 ] 祭观文忠惠赵节斋
- [ 范仲淹 ] 御街行·秋日怀旧
- [ 连静女 ] 武陵春·人道有情须有梦
- [ 韦庄 ] 菩萨蛮·劝君今夜须沉醉
- [ 苏轼 ] 南乡子·霜降水痕收
- [ 李清照 ] 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 [ 吴文英 ] 望江南·三月暮
-
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栏目收录了十九首古诗,以及诗句的注释、翻译、译文、赏析、鉴赏。包括:东城高且长、回车驾言迈、今日良宴会、客从远方来等经典诗词曲赏析。
-
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全集赏析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唐诗三百首》是近几百年来流行最为广泛的一种唐诗选本,收录了77家诗,共306首,比较著名的杜甫的诗有38首、王维的诗29首、李白的诗27首、李商隐的诗22首。它是中小学生接触中国古典诗词最好的入门书籍。本站精编唐诗三百首全集,每首诗含有原文、注解、韵译、评析,是您学习的好助手。
- [ 裴迪 ] 崔九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 / 留别王维 / 送崔九
- [ 钱起 ] 送僧归日本
- [ 王维 ] 终南山
- [ 朱庆馀 ] 宫词 / 宫中词
- [ 张籍 ] 没蕃故人
- [ 崔曙 ]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 [ 白居易 ] 后宫词
- [ 刘禹锡 ] 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
- [ 杜甫 ] 咏怀古迹·其五
- [ 崔涂 ] 除夜 / 巴山道中除夜书怀 / 除夜有怀
-
古诗三百首
古诗三百首栏目收录了包括:先秦两汉诗、魏晋南北朝诗、宋诗、辽金元诗、明诗、清诗/近代诗等古诗三百首全集赏析。
- [ 陈师道 ] 示三子(去远即相忘)
- [ 项羽 ] 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
- [ 阴铿 ] 晚出新亭
- [ 纪昀 ] 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浓似春云淡似烟)
- [ 苏轼 ]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 [ 朱淑真 ] 落花(边理枝头花正开)
- [ 陶渊明 ] 归园田居·其一
- [ 项羽 ] 垓下歌
- [ 张舜民 ] 村居·水绕陂田竹绕篱
- [ 苏轼 ] 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
-
宋词三百首全集原文|翻译|赏析
《宋词三百首》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
- [ 苏轼 ] 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
- [ 周邦彦 ] 蝶恋花·早行
- [ 苏轼 ]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 [ 薛昭蕴 ] 浣溪沙·红蓼渡头秋正雨
- [ 韩元吉 ] 霜天晓角·题采石蛾眉亭
- [ 卢祖皋 ] 江城子·画楼帘暮卷新晴
- [ 吴文英 ] 莺啼序·春晚感怀
- [ 张先 ] 青门引·乍暖还轻冷
- [ 张舜民 ] 卖花声·木叶下君山
- [ 王建 ] 宫中调笑·团扇
-
春天古诗词
描写春天的古诗栏目收录了关于描写春天的古诗词,以及诗句的注释、翻译、译文、赏析、鉴赏。包括:南湖早春、山房春事、过红梅阁等经典诗词曲赏析。
-
夏天古诗词
描写夏天的古诗栏目收录了关于描写夏天的古诗词,以及诗句的注释、翻译、译文、赏析、鉴赏。包括:池上早夏、观刈麦、夏日、夏夜宿直等经典诗词曲赏析。
-
春节古诗词
春节古诗词栏目收录了关于春节的古诗,以及诗句的注释、翻译、译文、赏析、鉴赏。包括:除夜宿石头驿、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卖痴呆词、凤城新年词等经典诗词曲赏析。
- [ 张雨 ] 喜春来·泰定三年丙寅岁除夜玉山舟中赋
- [ 赵彦昭 ] 奉和元日赐群臣柏叶应制
- [ 韩疁 ] 高阳台·除夜
- [ 孟浩然 ] 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
- [ 崔涂 ] 除夜 / 巴山道中除夜书怀 / 除夜有怀
- [ 刘长卿 ] 新年作(乡心新岁切)
- [ 袁凯 ] 客中除夕(今夕为何夕)
- [ 苏轼 ] 除夜直都厅囚系皆满日暮不得返舍因题一诗于壁
- [ 陈师道 ] 除夜对酒赠少章
- [ 文天祥 ] 除夜
-
元宵节古诗词
元宵节古诗词栏目收录了关于元宵节的古诗,以及诗句的注释、翻译、译文、赏析、鉴赏。包括:上元夜、元夜踏灯、上元竹枝词、辛亥元夕等经典诗词曲赏析。
-
清明节古诗词
清明节古诗词栏目收录了关于清明节的古诗,以及诗句的注释、翻译、译文、赏析、鉴赏。包括:寒食野望吟、清明日登老君阁望洛城赠韩道士、清明日观妓舞听客诗等经典诗词曲赏析。
-
端午节古诗词
端午节古诗词栏目收录了关于端午节的古诗,以及诗句的注释、翻译、译文、赏析、鉴赏。包括:端午日赐衣、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竞渡曲等经典诗词曲赏析。
- [ 苏轼 ] 屈原塔
- [ 吴文英 ] 澡兰香·林钟羽淮安重午
- [ 解缙 ] 菖蒲(三尺青青古太阿)
- [ 张耒 ] 和端午
- [ 欧阳修 ] 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
七夕节古诗词
七夕古诗词栏目收录了关于七夕的古诗,以及诗句的注释、翻译、译文、赏析、鉴赏。包括:牵牛织女、秋夕、马嵬、辛未七夕、他乡七夕等经典诗词曲赏析。
-
客中守岁(在柳家庄)
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始知为客苦,不及在家贫。
畏老偏惊节,防愁预恶春。故园今夜里,应念未归人。 -
扈从温泉宫献诗
温泉启蛰气氛氲,渭浦归鸿日数群。骑仗联联环北极,
鸣笳步步引南熏。松间彩殿笼佳气,山上朱旗绕瑞云。
不知远梦华胥国,何如亲奉帝尧君。 -
哀病骢呈致用
枥上病骢啼褭褭,江边废宅路迢迢。自经梅雨长垂耳,
乍食菰蒋欲折腰。金络头衔光未灭,玉花衫色瘦来燋。
曾听禁漏惊衙鼓,惯蹋康衢怕小桥。半夜雄嘶心不死,
日高饥卧尾还摇。龙媒薄地天池远,何事牵牛在碧霄。 -
宣上人病中相寻联句
策杖迎诗客,归房理病身。闲收无效药,遍寄有情人。——广宣
草木分千品,方书问六陈。还知一室内,我尔即天亲。——李益 -
直溪吏
直溪虽乡村,故是尚书里。
短棹经其门,叫声忽盈耳。
一翁被束缚,苦辞橐如洗。
吏指所居堂,即贫谁信尔。
呼人好作计,缓且受鞭垂。
穿漏四五间,中已无窗几。
屋梁记日月,仰视殊自耻。
昔也三年成,今也一朝毁。
贻我风雨愁,饱汝歌呼喜。
官逋依旧在,府帖重追起。
旁人共唏嘘,感叹良有以。
东家瓦渐稀,西舍墙半圯。
生涯分应尽,迟速总一理。
居者今何栖,去者将安徙。
明岁留空村,极目唯流水。 -
西长安行
所思兮何在?
乃在西长安。
何用存问妾?
香□双珠环。
何用重存问?
羽爵翠琅玕。
今我兮闻君,
更有兮异心。
香亦不可烧,
环亦不可沉。
香烧日有歇,
环沉日自深。 -
棠梨花和李太尉
吴均蕙圃移嘉木,正及东溪春雨时。
日晚莺啼何所为,浅深红腻压繁枝。 -
人事
人事飘如一炷烟,且须求佛与求仙。丰年甲子春无雨,
良夜庚申夏足眠。颜氏岂嫌瓢里饮,孟光非取镜中妍。
平生生计何为者,三径苍苔十亩田。 -
隋柳
夹浪分堤万树馀,为迎龙舸到江都。
君看靖节高眠处,只向衡门种五株。 -
木兰香
一帘疏雨。道是无情还有思。坐久魂销。风动珠唇点点娇。
生平浩气。静乐机关随处是。熏透寒衾。蝴蝶休萦万里心。
-
过门不入
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下》:“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
-
泰山梁木
出处:《礼记·檀弓上》:“孔子蚤作,负手曳杖,消摇于门,歌曰:‘泰山其颓乎!染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
-
标情夺趣
出处:明·汤显祖《邯郸记·极欲》;“只有教坊之女,搅筝琶,舞《霓裳》,乔合生,大迓鼓,醉罗歌,调笑令,但是标情夺趣,他所事皆知。”
-
竹头木屑
出处:《晋书·陶侃传》:“时造船,木屑及竹头,悉令举掌之,咸不解所以。”
-
说长道短
出处:汉·崔瑗《座佑铭》:“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
-
人手一册
出处:熊召政《张居正》第一卷第23回:“听说六科廊的官员,是人手一册。”
-
言之凿凿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段氏》:“言之凿凿,确可信据。”
-
谄谀取容
出处:《史记·平准书八》:“自是之后,有腹诽之法,公卿大夫多谄谀取容矣。”
-
鼻孔朝天
出处:见“鼻孔撩天”。
-
无可置辩
出处:清·陈澧《东塾读书记》卷十六:“太社不立于京都,当安所立。尤无可置辩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