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刘邦为了修建自己的陵墓,亲自下令选址于山巅,规模宏大,建筑雄伟。他派遣大批劳力,动用大量物资,历时多年才完成了陵墓的建设。刘邦对陵墓的修建投入了极大的心血和精力,希望能够留下一个永久的印记,昭示后人他的伟大功绩和威名。
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平民皇帝,刘邦的高处在于,他不但知道操持天下的技巧,还开创了全新的丧葬制度。西汉皇帝中除汉文帝刘恒和汉宣帝刘询埋葬在渭河南岸以外,高祖刘邦、惠帝刘盈、景帝刘启、武帝刘彻、昭帝刘弗陵、元帝刘奭、成帝刘骜、哀帝刘欣、平帝刘衎等九位皇帝埋葬在渭河北岸的咸阳塬上。这些陵墓横跨西安市的高陵县,咸阳市的秦都区、渭城区和兴平市。其中,西汉时在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五个陵设邑建县,所以咸阳塬又被称为“五陵原”。 五陵原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最宽处约13.5公里,总面积达到500平方公里,塬上曾有陪葬墓800余座。近两千年的风雨剥蚀和人为损毁之后,现在有高大覆土的墓葬依然有200多座,这些陵墓平地凿穴起冢,气势磅礴,高大雄伟,十分壮观,被誉为中国的“金字塔”群。
刘邦一走进历史,就带着一身的豪情和义胆。《史记 · 高祖本纪》记载:“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骊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止饮,夜乃解纵所送徒。曰:‘ 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凭着刘邦的气魄,他独闯天下的开始,就有十几个人甘愿随从闯荡。
(汉高祖刘邦长陵)
在江苏沛县起兵之后,刘邦一路西进,很快屯兵霸上,秦颓势尽显、危在旦夕。子婴在匆忙之中献城投降,将先辈打下的江山和玉玺亲手交给了刘邦。
公元前202年的新年,楚汉战争已经临近尾声,项羽大势已去,无奈之下在湍急的乌江水流边,把身家性命交给了寒光闪闪的利剑,刘邦称帝的道路一马平川。农历的二月二日,在“万岁、万岁”排山倒海般的声浪中,他称帝建汉,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平民出身的帝王。
刘邦很向往“金城千里,天府之国” 的关中,公元前201年的新年前夕,他迁都长安,盼望八百里秦川的水土能养育自己的江山。
武定天下之后,刘邦继续实行秦的中央集权制和郡县制,废除了一系列秦朝“严刑峻罚”的苛律,推行“德主刑辅”、“与民休息”等文治天下的策略,很快人心凝聚、社会安定,呈现出了勃兴繁荣的气象。
可是作为西汉江山的操盘手,刘邦心中充满了忧患意识。“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一曲《大风歌》抒发了刘邦在战胜项羽,建立大汉江山后既感怀兴奋、踌躇满志,又隐忧江山不稳、重蹈大秦覆辙的矛盾心情。
在皇陵的选址上,他同样表现出了对江山社稷和子孙后代的无限希冀。他要仿照长安城的格局建造陵墓,还要能够长久地注视长安城里的一切。他把自己的陵地选在了渭河北岸的二级台地上,这里开阔肥沃,背倚泾河和嵕山,南临渭水,地势高亢平整,水深土厚,和汉长安城相距13公里。
长陵陵园呈长方形,南北长1000米,东西宽900米。他担心自己身后孤单,在修墓的同时,把有些势力的富豪人家迁徙到陵邑之中,让其将来供奉陵园。几年间,长陵邑的人口将近八万。陵园内有豪华的寝殿、便殿。寝殿是陵园中的正殿,按当时的礼制,后人们虔敬地在寝殿内设列了他的“衣冠几仗象生之具”,“宫人随鼓漏,理被枕,具盥水,陈严具”(《史记》),像他活着一样侍候。长陵在陵园里偏西的位置,状似覆斗,为夯土迭筑而成,陵墓封土的底部和顶部平面都是长方形,底部东西长153米、南北宽135米,顶部东西长55米,南北宽35米,封土高33米。
汉高祖刘邦长陵
刘邦死后的二三十年间,先后有萧何、曹参、周勃,周亚夫、张耳等100多位跟随刘邦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和贵戚陪葬长陵,陪葬的墓群从陵园东门一直延伸到泾河岸边,东西长达七八公里。
晴空丽日之下,站在西汉未央宫前殿上北望汉高祖长陵及其陪葬墓,座座浅山东西逶迤而去,似乎一道游龙隆起在咸阳塬畔,气势恢宏壮观。而站在长陵眺望,南面的秦岭山脉则像一道佑护长安城的天然屏障,城里繁荣勃兴的景象尽收眼底。虽然长陵邑朱檐彩栋、深宫广院,日祭、岁祭的车马人流熙熙攘攘,可高祖刘邦还是不放心自己打下的江山,他的长陵以敦厚稳重、亘古不变的情态眺望着长安。
刘邦以后,又有八位西汉帝王入葬咸阳塬,加上陪葬的国戚重臣,咸阳塬上的墓冢达到800多座,在东西40公里的范围内形成了一道别样的风景。
西汉灭亡之后,历代帝王对西汉帝陵采取了一些保护措施,魏明帝曾经诏令:“高祖陵四方各百步,不得耕牧樵采”;宋太祖乾德定下规矩:“给守陵五户,长史春秋奉祀”。长陵毕竟没有被剥蚀殆尽,人们对西汉帝陵的猜想仍在继续。
汉高祖刘邦长陵保护碑
2004年以后,考古人员使用定位系统对咸阳塬上的西汉帝陵进行了测量,测量后发现这些帝陵和后陵都处在咸阳塬的南部边缘地带。这该不是巧合,当是在这些帝陵建设之初,规划和设计人员就尽量将其靠近南侧,剔除风水和排水等因素之外, 人们不禁猜想:帝陵以眺望的姿态靠近长安城,这也应该是其规划设计的一个重要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