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雄主汉武帝:帝王一生的光辉篇章

汉武帝刘彻,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帝王。他一生充满了光辉篇章,以其卓越的才能和非凡的治国策略,统一了中原,使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繁荣时期。作为一代雄主,汉武帝建立了庞大的帝国,推行开明政策,关注民生福祉,使人民安居乐业。他对内积极发展农业、加强中央集权,对外则亲自出征,扩大领土。汉武帝的光辉篇章不仅为后世留下了宝贵财富,更为我们树立了伟大的榜样。

大家好,欢迎来到过往点播台!今天我跟大家要讲的是一位雄才伟略的皇帝汉武帝。

他呢用一生,为泱泱中华建立起了前所未有的尊严,给一个民族屹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元鼎则成为了一个伟大民族永远的名字,他就是汉武帝,一位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的君王。

一代雄主汉武帝:帝王一生的光辉篇章

汉室茂陵

汉武帝刘彻,十六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

在承袭了汉初文景之治建立的大好局面后,等到汉武帝刘彻登基时,汉朝已经有了相当雄厚的经济实力,是完全可以与匈奴对抗的。但事实上刘彻在登基之初,并没有在军事上又所行动,倒是表现得相当低调。那么为什么要低调呢?

当时的刘彻之所以会低调,主要是因为他对自己,那些被封王的兄弟们十分惧怕。

在汉朝初年,众多的诸侯王就是一个个的独立王国,对中央的命令爱理不理,甚至与中央政府兵戎相见,成为了汉初皇帝们挥之不去的梦魇,这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发生在汉景帝执政后期的七国之乱。

“攘外必先安内”,刘彻继位后,如果想要用兵关外,打击匈奴,就必须要削弱诸侯王的势力,保证可以将全部的资源都用来打击匈奴,因此刘彻采取了软刀子割肉的办法,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著名的“推恩令”,半强迫,半命令式的让各个诸侯王将自己领地分给他们的儿子,并逐步将有关国计民生的行业都收归国有,不再给新的新出生的诸侯王分发土地财产,一步步的将诸侯王们变成了混吃等死的富家翁。

影视剧里的主父偃形象

解决了国内的不安定因素后,刘彻终于开始着手准备对匈奴的战争。古代的战争,一要有钱,二要有人才,在解决了诸侯王后,刘彻已经不缺钱了,因此他专心于发掘各类人才。

刘彻的用人标准很简单,只要忠心于汉朝、有本事,就不管出身和民族委以重任,为此他甚至要求官府张贴告示从民间召集能人,而通过张贴告示他后来召集的名士包括了东方朔、朱买臣等等。

正是这种唯才是举,不拘一格的用人方法使得汉朝人才济济。

此外他又听从董仲舒的意见,将儒学定为国学,独尊儒术,这种做法保证了意识形态上的统一,对于政令通达意义重大,但同时他也通过相对严苛的律法来进行统治,以至这种外儒内法的统治方法,一直被后世的封建统治者所沿用。不过对于独尊儒术我本人是不喜欢的,说到底这禁锢了后世人思想的自由与发展。总之这个政策是把双刃剑,只能说于特殊时期有利。

董仲舒

在做到全国上下一条心之后,汉武帝正式发动了对匈奴的战争。从公元前133年到公元前119年的15年中,汉武帝多次派兵出击匈奴,将匈奴打的步步后退,尤其是在汉朝在对匈奴作战中规模最大,同时也是最艰巨的漠北之战中,卫青与霍去病两叔侄分别带领五万大军,给了匈奴致命性的打击。

漠北之战

也是经漠北之战后,匈奴元气大伤,再也不敢无力在漠北立足,转而逃向西北地区甚至于欧洲,为害汉朝百余年的匈奴边患基本解除。而这场关键战役的胜利,不仅仅是因为汉军的勇猛无畏,更是刘彻本人军事才华的体现,他放弃了汉朝初年单纯的防御政策,以攻代守,夺回了战争主动权,尽显铁血风范。他还根据匈奴的分布特点,采取了各个击破的方针,并破格提拔了一批头脑灵活、善于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年轻将领,如此种种,确保了对匈奴战争的胜利。

解决了边患之后,刘彻放开手脚进行对外扩张。至西,在西域西汉铁骑将西域诸国统统踩在脚下,开创了闻名古今的丝绸之路;至东,则将朝鲜半岛北部纳入大汉帝国治下;至南,西汉大军杀入闽南地区,生擒南越国王,设立九个郡县,次年又征服东越,将长期处于割据状态的闽南地区收入囊中。

终于一个东至朝鲜,西至帕米尔高原,南到越南,北至巴尔喀什湖的属于华夏文明的超级大帝国诞生了。

不过即便是皇帝有功也有过,刘彻在位时不重民生,常年征兵对外,百姓的生活一年不如一年也是事实,而这一点直到后来汉宣帝登基后,改革政策后,才有所改善。此外刘彻在后期,因听信谗言,冤杀皇后卫子夫,抛弃太子,也是过吧?

相比之下,汉武帝刘彻功远大于过。也是因为此,史书上对他的评价极高,他死后谥号为“武”,专指威严、坚强、睿智,后世历代君王将相对他的评价都充满了溢美之辞,都认为“武”这个谥号他受之无愧。

汉武帝

如今这位将自己的国号变成一个民族名字的君王,虽然已经化为黄土,但是他的雄浑气魄依旧在这块土地上流传,让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引以为傲。

---帮忙点赞关注,支持原创!脚下留香,您亦香飘万里。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