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显才华,却诞生于残败的末代帝国——杜牧悲怆之境

杜牧,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诞生于唐朝末期,正值一个帝国逐渐走向衰落的时代。他的诗作多描绘了时代的沉沦和人心的疲惫,如同站在残败之境的悬崖边,感受着时代的无奈和悲哀。在这样的背景下,杜牧的诗作充满了对人生和命运的深刻思考,尽显着他的才华和智慧。

有着才华,却生于一个苟延残喘的末代帝国,杜牧的悲哀

有着很多诗人,有着一腔抱负,但是往往得不到实现,唐朝的小李杜也是这样的,今天说的就是小李杜里的杜,杜牧没有杜甫那样冠绝一时的才华,但他的能力丝毫不弱,或许诗文比不上杜甫,但在别的方面甚至可以超过杜甫,他是唐末少有的文武全才,诗文在他这里是小道,他真正重视的是军事才华。

尽显才华,却诞生于残败的末代帝国——杜牧悲怆之境

唐末是乱世,朝廷孱弱,没有了开元盛世的万国朝贺,有的只是朝廷内的牛李之争,有的只是朝廷外的藩镇割据。文人只能天下太平的时候出力,在这种乱世,最有用的还是军事能力,所以杜牧很小就开始学习兵法,并对孙子兵法进行了注解。论诗文,小杜不及老杜,论综合能力,小杜却能甩老杜好几条街,杜牧是真正的文武全才。

杜牧幸运地生在了王侯将相家,但不幸的是杜牧的爷爷和父亲都去世较早,爷爷和父亲去世之后,杜家也就没有了依靠,逐渐落寞了。

杜牧是有大才的人,他在二十六岁参加科举,而在二十三岁就写出了阿房宫赋。在参加科举时,因为爷爷的关系,主考的官员对杜牧也算非常照顾,看过杜牧的阿房宫赋之后,就将杜牧定为科举第五名,属于名额内定了。

进士及第之后,杜牧开始了自己的仕宦生涯,杜牧的仕宦生涯表面看是没有什么分界线的,一生都是怀才不遇,主要原因是他生不逢时。仕宦生涯没有分界线,但却可以将他的仕宦生涯分为为官生活和私生活两部分。

无处施展的才华

杜牧生活的时代,或者说他为官的时代,唐朝是内忧外患,外面藩镇割据,内部是牛李之争,藩镇割据虽然对唐朝有影响,但对杜牧影响不大,可是牛李之争却对杜牧的仕途有决定性影响。

非常明显的一个对比,小李杜的另外一人李商隐,他就因为牛李之争而一生流落在外,和他相比,杜牧的生活算是非常不错了,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办法出头。牛李之争,牛派实力比李派弱不少,而杜牧又和牛僧孺走的很近,李派自然而然将杜牧归为牛派了。

杜牧比李商隐幸运的是有一个好爹,好爷爷,虽然李派将杜牧归为了牛派,但对杜牧也没有过分打压,只是不让他冒头。但这对杜牧来说,却是天大的打击,他当年学兵法,就是为了报效国家,可是在李派的打击下,他一身才华完全无处施展,最后只能放浪形骸,流连于烟花场所。

杜牧的才华是都知道的,但是苦于没有施展的地方,如果没有生在已经走向尽头的唐朝,或许杜牧就会有了一番施展吧!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