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杜甫、杜牧先辈的文采:赏析两位文人的诗词艺术

杜甫、杜牧,二位杰出的文人,其诗词艺术承载着深情厚意与洞察人生的智慧,为后世留下了千古佳作。杜甫以其雄浑豪放的风格和辛酸动人的笔触,表达了对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的深切关注;而杜牧则在优美细致的表达中,展现了对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通过对两位先辈的诗词艺术进行赏析,我们能够重新领略到他们卓越的才情和极致的艺术追求。让我们一同进入他们的诗境,感受那流淌着历史沧桑和人间疾苦的墨香笔影。

看看杜甫、杜牧先辈的文采

杜甫杜牧名誉天下,其诗家喻户晓。但我们可知他们的祖辈同样弓冶良裔,笔海宏深。易练三古,诗穷五际。群星闪耀,熠熠生辉。我们知道杜甫的祖父杜审言与李峤、崔融、苏味道被称为“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朴素自然。其五言律诗,格律谨严。杜甫对其祖父也很崇拜,将五言律诗发扬光大,杜牧七言登峰造极。但杜审言传世文章不多,难窥其文彩,今天分享杜甫另一先祖的墓志,来品品他们祖先的文采。

杜荣墓志拓本收藏于国家图书馆,周绍良先生对其进行过整理,编入唐代墓志汇编。但未作注解,现对其作如下注解,以助理解。

从志文可知,杜荣初仕于隋末,后仕于唐朝,卒于641年。其祖父杜贤,周任渤海郡守,父亲杜华,隋任朝散大夫、婺州长史。杜荣儿子杜奇,明经擢第,墓志拓本也收藏于国家图书馆。杜奇字行文,从取字看,行文应与行敏、行毓、行纪、行绎等同辈。杜奇为晋当阳侯杜预之少子杜耽之后,先祖弘宝树丰碑于西海,应是西海太守杜顾。因此杜奇为襄阳杜氏,为杜甫先祖。志文引经据典,读之琅琅上口。

大唐故苏州吴县丞杜府君墓志

君讳荣,字世玮,京兆杜陵人也。源其本系,锡侯服于周年;语其台鼎,定金科于汉世。其后元凯博识,创河梁于孟津;弘宝多智,树丰碑于西海。于是朱轮绣轴,代有其人;玉叶金柯,蝉联晖映。祖贤,渤海郡守;父华,朝散大夫;各著英声,俱流雅誉,譬衰遁之异德,咸述孔经;等群纪之同聚,俱陈汉策。君宿承庭训,早懋家风,学既大成,释褐补慈润府司马。属隋季多事,兵车岁动,东征西伐,靡有暂宁。君扈从军麾,承机领授,策无遗算,谋合指蹤,在职数年,频登上第,于兹改选任苏州吴县丞。君行合弦韦,术明韬略,典武则干戈称比,治民则俎豆常闻。于是捧檄登车,狡猾望风而屏迹;振衣布德,奸回藉甚而归仁。梁竦之不仕州县,岂独徒为大言;元亮之性乐山水,实亦心存恬旷,在县一年,遂挂冠辞秩。于是列墉洛汭,葺宇伊川。慕潘岳之闲居,同季伦之归隐。浸籣泉于九畹,树芳枳于一廛。瞪眄风云,超然独往,瞑心芝髓,託好松乔。而药饵难凭,于焉遘疾。大唐贞观十五年岁次辛丑十二月戊子朔卅日丁亥,卒于时邕里之私第,粤以其年十一月十五日壬寅,启畴于邙山之阳。惟君灵府融朗,道风冲邈,词林警唔,笔海宏深,事亲力养,奉主忠竭,接友存去食之信,御下躬握发之劳。加以摈落嚣尘,绚情泉石,登山临水,雅什留连,春旦秋霄,澄醪赏会。叹刘桢之逸气,倏见孤坟;悲元礼之龙门,俄悬繐帐。于是鸡黍密友,驱征马而争来,竹林素契,息流絃而竟往。但年代易谢,陵谷互迁,庶凭贞石,永纪遐天。乃为铭曰:

瓜瓞周伯,苗裔汉臣。,茅社递袭,珪组相因。大夫玉润,显考籣芬。银黄继踵,代有其人。其一。

猗欤夫子,弓冶良裔。性志贞坚,门风孝悌。易练三古,诗穷五际。智高默识,察明心计。其二。

行成名立,弹冠振缨。戎司宁远,武佐专城。烹鲜益治,荡寇增荣。淑人君子,邦家之英。其三。

仲举方严,嗣宗栖逸。惟君两备,宠辱齐一。方慕乘煙,翻然遘疾。膏肓靡救,逝川长毕。其四。

倏辞南馆,将徂北芒。途悲白马,圹掩玄房。松凝宿雾,草结晨霜。庶凭籣菊,终古腾芳。

注释:

侯服:伯侯官服。指西周周宣王时期杜伯为大夫。

台鼎: 古称三公为台鼎,如星之有三台,鼎之有三足。汉·蔡邕《太尉汝南李公碑》:“天垂三台,地建五岳,降生我哲,应鼎之足。” 《后汉书·陈球传》:“公出自宗室,位登台鼎,天下瞻望。” 三台星六颗,两两排列,从文昌星开始,排列到太微垣。一种观点认为叫天柱,是三公的职位。在人间叫三公,在天上叫三台,掌管开拓德行宣扬政令。西边靠近文昌的两颗星,叫上台,是司命,掌管寿命;接下来的两颗星叫中台,是司中,掌管宗族家室;东边的两颗星叫下台,是司禄,掌管军队。此指御使大夫杜周、杜延年父子。

金科:法律条文。西汉武帝时,杜周任御使大夫。

元恺:杜预,字元恺。《晋书》卷34《杜预传》:预又以孟津渡险,有覆没之患,请建河桥于富平津。议者以为殷周所都,历圣贤而不作者,必不可立故也。预曰:“‘造舟为梁’,则河桥之谓也。”及桥成,帝从百僚临会,举觞属预曰:“非君,此桥不立也。”对曰:“非陛下之明,臣亦不得施其微巧。”

弘宝:杜顾。晋永嘉之乱后,杜耽避乱凉州,其子杜顾官至西海太守,但事迹不详。

朱轮绣轴:1、古代王侯显贵所乘的车子。因用朱红漆轮,故称。2、借指禄至二千石之官。《文选·杨恽》:“ 恽 家方隆盛时,乘朱轮者十人。位在列卿,爵为通侯。” 李善 注:“二千石皆得乘朱轮。”绣疑为绣盖、绣帘之误。

蝉联:亦作“蝉连”,连续相承、连续不断。《梁书·卷三三·王筠传》:「吾少好百家之言,身为四代之史,自开辟已来,未有爵位蝉联,文才相继,如王氏之盛者也。」

英声: 美好的名声。汉 司马相如 《封禅文》:“俾万世得激清流,扬微波,蜚英声,腾茂实。” 《隋书·于宣敏传》:“盛业洪基,同天地之长久;英声茂实,齐日月之照临。”

雅誉:良好的声望。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丈人之於本朝,不深於二主,人间雅誉,过於两臣,谗夫侧目,为日久矣。”

孔经:指《论语》等孔门经书。

群纪:指各种史书。南朝 宋 颜延之 《又释何衡阳<达性论>》:“昔在幼壮,微涉羣纪。皇王之轨,贤智之迹,侧闻其略,敢辱其详。”
汉策:汉代简策。代指史书。

衰遁:因王道衰缺而隐居。《三国志·魏志·管宁传》:“曩遭王道衰缺,浮海遁居,大魏受命,则襁负而至,斯盖应龙潜升之道,圣贤用舍之义。”
庭训:父亲的教诲, 父亲对儿子的教育在古代就叫“庭训”。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1)陈亢:亢,音gāng,即陈子禽。(2)异闻:特殊的教诲,这里指不同于对其他学生所讲的内容。(3)远:音yuàn,疏远,指不亲近,不偏爱。 作动词。(4)诗:指《诗经》。(5)礼:指《礼记》。(6)无以言:指不能正确地说话。(7)立:立身于社会。

释褐:脱去平民衣服,喻始任官职。(汉)扬雄 《解嘲》:“夫上世之士,或解缚而相,或释褐而傅。”(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 孔明)释褐中林,郁为时栋。”《周书·李基传》:“大统十年,( 李基)释褐员外散骑常侍。”

扈从:随从,跟班。皇帝出巡时的护驾侍从人员。西汉·司马相如 《上林赋》:“于是乎背秋涉冬,天子校猎。乘镂象,六玉,拖霓旌,靡云旗,前皮轩,后道游;孙叔奉辔,卫公参乘,扈从横行,出乎四校之中。”也指随从护驾。【出处】《北齐•杨愔传》:“[杨]侃虽奉迎车驾北渡,而潜欲南奔,愔固谏止之,遂相与扈从达建州”《新唐书•张镐传》:“玄宗西狩,镐徒步扈从”
指蹤:指纵。发踪指示。比喻指挥谋划,也比喻指挥。语本《史记·萧相国世家》:“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 《后汉书·荀彧传》:“是故先帝贵指纵之功,薄搏获之赏。”
弦韦:《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董安于之心缓,故佩弦以自急。”后因以“弦韦”喻缓急。

韬略:意指“文韬武略”。又指《六韬》《三略》,为古代兵书,引申为战斗用兵的计谋。在斗争中所采取的策略、计谋、政策、手段等等,都可称之为韬略,或者说广义的韬略。

典武:掌管、主持、任职军队。

俎豆:俎,祭祀时盛牛羊等祭品的礼器。豆,上古时盛食物的器皿。亦泛指各种礼器。亦泛指各种礼器。后引申为祭祀和崇奉之意。汉班固《东都赋》:“献酬交错,俎豆莘莘。下舞上歌,蹈德咏仁。”

捧檄:东汉人毛义有孝名。张奉去拜访他,刚好府檄至,要毛义去任守令,毛义拿到檄,表现出高兴的样子,张奉因此看不起他。后来毛义母死,毛义终于不再出去做官,张奉才知道他不过是为亲屈,感叹自己知他不深。见《后汉书.刘平等传序》。后以"捧檄"为为母出仕的典故。

狡猾:指诡诈刁钻之人。《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若我一二兄弟甥舅,奖顺天法,无助狡猾,以从先王之命……则所愿也。

屏迹:避匿、敛迹;隐居;亦作“屏迹”。 《晋书·卞壸传》:“转御史中丞,忠於事上,权贵屏迹。”《北史·拓跋景山传》:“法令明肃,贼盗屏迹,部内大清。”

奸回:奸恶邪僻的人或事。《左传·宣公三年》:“商纣暴虐,鼎迁於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昬乱,虽大,轻也。”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奏启》:“观孔光之奏董贤,则实其奸回;路粹之奏孔融,则诬其衅恶。” 唐·王勃《三国论》:“汉自顺桓之间,国统屡绝,奸回窃位,阉宦满朝。”

藉甚:盛大;卓著。《史记·卷九七·陆贾传》:「陆生以此游汉廷公卿闲,名声借甚。」《史记·郦生陆贾列传》:“陆生 以此游 汉 廷公卿间,名声藉甚。”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景明寺》:“升其堂者,若登 孔氏 之门;沾其赏者,犹得东 吴 之句,藉甚当时,声驰遐邇。”

归仁:归附仁德仁政。《孟子·离娄上》:“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汉书·牙戚恩泽侯表序》:“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必兴灭继绝,修废举逸,然后天下归仁,四方之政行焉。”

梁竦:(23年~83年),字叔敬,《后汉书卷三十四列传第二十四 》(梁)竦字叔敬,少习《孟习易》,弱冠能教授。后坐兄松事,与弟恭俱徙九真。既徂南土,历江、湖,济沅、湘,感悼子胥、屈原以非辜沉身,乃作《悼骚赋》,系玄石而沉之。显宗后诏听还本郡。竦闭门自养,以经籍为娱,著书数篇,名曰《七序》。班固见而称曰:“孔子著《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梁竦作《七序》而窃位素餐者惭。”姓好施,不事产业。长嫂舞阴公主赡给诸梁,亲疏有序,特重敬竦,虽衣食器物,必有加异。竦悉分与亲族,自无所服。竦生长京师,不乐本土,身负其才,郁郁不得意。尝登高远望,叹息言曰:“大丈夫居世,生当封侯,死当庙食。如其不然,闲居可以养志,《诗》、《书》足以自娱,州郡之职,徒劳人耳。”后辟命交至,并无所就。有三男三女,肃宗纳其二女,皆为贵人。小贵人生和帝,窦皇后养以为子,而竦家私相庆。后诸窦闻之,恐梁氏得志,终为己害,建初八年,遂谮杀二贵人,而陷竦等以恶逆。诏使汉阳太守郑据传考竦罪,死狱中,家属复徙九真。辞语连及舞阴公主,坐徙新城,使者护守。宫省事密,莫有知和帝梁氏生者。

元亮:陶渊明(约365—427年),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一作宜丰人 [35-36] 。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恬旷:淡泊旷达。 晋张华 《答何劭》诗之一:“恬旷苦不足,烦促每有馀。” 唐 白居易 《昭国闲居》诗:“平生尚恬旷,老大宜安适。”

辞秩: 辞官。唐·韦应物《善福精舍答韩司录清都馆会宴见忆》诗:“之子亦辞秩,高踪罢驰驱。”

列墉:围墙。南朝·宋·谢灵运 《田南树园激流植援》诗:“激涧代汲井,插槿当列墉。”

葺宇:修葺,建造宫殿,引申为盖房。《隋书·炀帝纪上》:“但成周墟塉,弗堪葺宇。今可於伊洛营建东京 ,便即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也。”

潘岳:潘岳(247年-300年),字安仁,荥阳郡中牟县(今河南省中牟县)人,西晋时期文学家,安平太守潘瑾的孙子,琅邪内史潘芘的儿子。夙慧,有奇童之号。早辟司空太尉府。举秀才。出为河阳令,转怀县令。勤于政绩。负才不得志,作谣讽山涛、裴楷等为帝所亲遇者。杨骏辅政,引为太傅主簿。骏诛,除名。后累迁为给事黄门侍郎。性轻躁趋利,谄事贾谧,为“二十四友”之首。赵王司马伦执政,岳与伦亲信孙秀有宿怨,秀诬以谋反诛之。岳美姿仪,少时出门,常为妇人投果满车而归。善诗赋,诗与陆机并称。今存《潘黄门集》辑本。

季伦:晋山涛的儿子山简(字季伦)镇守襄阳时,每次到岘山之南的高阳池,总是喝得大醉而还。襄阳百姓唱道“山公时一醉,径造高阳池。日莫(暮)倒载归,酩酊无所知……”。唐李白《襄阳歌》,“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傍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用的就是这个典故。

九畹:兰花的典实。《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王逸注:“十二亩曰畹。”一说,田三十亩曰畹。见《说文》。

芳枳:南橘北枳是一句古老的成语,出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原文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瞪眄:意思为观,看;傲视貌。《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齐首目以瞪眄,徒眽眽而狋狋。”张载注:“骈头而相观视。”

《文选·陆机<豪士赋序>》:“众心日陊,危机将发,而方偃仰瞪眄,谓足以夸世。”吕延济注:“瞪眄,邪视自尊貌。”

芝髓:芝草的汁液。古人以为服食可以延寿。沈约《被褐守山东》诗:“秩满归白云,淹留事芝髓。”

松乔:神话传说中仙人赤松子与王子乔的并称。泛指隐士或仙人。

时邕里:位于洛阳上东门西三坊。

启畴:此指掘墓、安葬。

灵府:指心, 上古神话中苍帝之庙, 指神灵仙道的住所, 住宅的美称。《庄子·德充符》:“故不足以滑和,不可入於灵府。” 成玄英 疏:“灵府者,精神之宅,所谓心也。” 《史记·五帝本纪》“正月上日, 舜 受终於 文祖 。” 司马贞 索隐引《尚书帝命验》:“五府,五帝之庙。 苍 曰 灵府 , 赤 曰 文祖 。”张守节 正义引《尚书帝命验》注曰:“ 灵府 者, 苍帝灵威仰 之府,名曰 灵府 。” 隋 江总 《摄山栖霞寺碑》:“盖闻天有神宫,地云灵府。”

融朗:融通明朗。《文选·木华》:“三光既清,天地融朗。” 刘良注:“三光,日月星。融,通;朗,明也。言海气浮,三光清,见天地之通明也。”

道风:道德风操;谓超凡脱俗的风貌。

冲邈:深远弘大。三国·魏·卫觊《汉金城太守殷华碑》:“幼膺琼兰之美,长有冲邈之志。”《梁书·孔休源传》:“风业贞正,雅量冲邈,升荣建礼,誉重搢绅。”

词林:汇集在一处的文词;词坛。〔南朝梁〕萧统《答晋安王书》:“既责成有寄,居多暇日,肴核坟史,渔猎词林,上下数千年闲无人,致足乐也。知少行游,不动亦静,不出户庭,触地丘壑。天游不能隐,山林在目中。”

警唔:唔通寤,警悟,基本意思为机警聪明,机敏聪慧。

忠竭:尽忠竭节(力)。竭尽忠诚,坚持操守。

去食:去食存信。可失去粮食而饿死,也要坚持信义。《论语·颜渊》:去食,自古缘有死,民无信不立。

握发:“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其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西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三)。南朝·梁·沈约《宋书·张畅传》:“周公握发吐哺,二王何独贵选?”

摈落:排斥弃绝;落选。南朝·宋·谢灵运《昙隆法师诔序》:“慨然有摈落荣华,兼济物我之志。” 《隋书·艺术传·萧吉》:“吉性孤峭……又与杨素不协,由是摈落於世,郁郁不得志。

绚情:色绚于目,情惑于心,情色相生,心目相视。

雅什:高雅、优美的诗文。高雅、优美的诗文。常用作对他人诗文的美称。古时文章以十篇为一卷,名曰“什”;借指诗文篇章。指写作诗文。隋 江总 《南越木槿赋》:“雅什未名,骚人失藻。”

澄醪:澄清酒。《文选·刘琨诗》:“澄醪覆觞,丝竹生尘。”李善注引《淮南子》:“酒澄而不饮。”

刘桢:(?―217年),字公干,东平宁阳(今山东宁阳县泗店镇古城村)人。东汉末年名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尚书令刘梁孙子。刘桢博学有才,警悟辩捷,选为丞相(曹操)掾属,交好魏文帝和曹植兄弟。参加曹丕筵席时,平视王妃甄氏,以不敬之罪罚服劳役,署为小吏。建安二十二年 (217),染疾而亡,时年三十八。 文学成就主要表现于诗歌、特别是五言诗创作方面,在当时负有盛名,与曹植并举,称为“曹刘”。

元礼:元礼(?—619年),隋朝时期人物,官拜武贲郎将。公元618年(大业十三年),元礼与宇文化及、宇文智及、司马德戡等发动江都兵变弑杀隋炀帝杨广。

繐帐:用细而疏的麻布制成的灵帐。

鸡黍密友:本指菜与饭。《论语·微子》,丈人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竹林素契: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

流絃:此指弹琴聚会。

庶凭:希望凭借;但愿凭借。

遐天:长久。

瓜瓞:子孙繁衍,相继不绝之意。《诗·大雅·緜》:“緜緜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朱熹集传:“大曰瓜,小曰瓞。瓜之近本初生常小,其蔓不绝,至末而后大也。”

茅社:指古天子分封诸侯,授之茅土使归国立社,称作茅社。《书·禹贡》“厥贡惟土五色”孔传:“王者封五色土为社。建诸侯,则各割其方色土与之使立社,焘以黄土,苴以白茅,茅取其洁,黄取王者覆四方。”

相因:相袭;相承。《史记·酷吏列传》:“二千石系者新故相因,不减百馀人。”

银黄:《汉书·酷吏传·杨朴》:“怀银黄,垂三组,夸乡里。” 颜师古 注:“银,银印也;黄,金印也。” 《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海内髦杰,早绾银黄。” 李周翰 注:“银黄,谓银印黄绶。”

弓冶:父子世代相传的事业。《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 」唐·孔颖达疏:「积言善冶之家,其子弟见其父兄世业鋾铸金铁,使之柔合,以补治破器,皆令全好,故此子弟仍能学为袍裘,补续兽皮,片片相合,以至完全也。……善为弓之家,使干角挠屈调和成其弓,故其子弟亦睹其父兄世业,仍学取柳和软挠之成箕也。唐 陈子昂 《临邛县令封君遗爱碑》:“陈其弓冶,戴其簪缨。”

三古:上古、中古、下古的合称。《汉书·艺文志》:“《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 颜师古注引 孟康 曰:“《易·系辞下》曰:‘《易》之兴,其於中古乎?’然则伏羲为上古,文王为中古,孔子为下古。”《礼记·礼运》“始诸饮食” 唐孔颖达疏:“ 伏羲为上古,神农为中古,五帝为下古。”

五际:汉初《诗》有齐·鲁·韩三家。《汉书·翼奉传》:“《易》有阴阳,《诗》有五际。”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诗内传》曰:‘五际,卯、酉、午、戌、亥也。阴阳终始际会之岁,於此则有变改之政也。’”

默识:暗中记住的意思。《论语·述而》:“默而识之。” 《文选·孔融<荐祢衡表>》:“弘羊潜计,安世默识,以衡准之,诚不足怪。” 李善注引《汉书》:“张安世,字少孺,为郎。上行幸河东,尝亡书三箧,诏问,莫能知,唯安世识之,具作其事。”唐·裴铏《传奇·昆仑奴》:“姬跃下榻执生手曰:‘知郎君颖悟,必能默识,所以手语耳。’”

烹鲜:意思是烹鱼。《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后以“烹鲜”比喻治国便民之道,亦比喻政治才能。《后汉书·循吏传赞》:“政畏张急,理善烹鲜。”

邦家:国家。《诗·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邦家之基。”郑玄笺:“人君既得贤者,置之於位,又尊敬以礼乐,乐则能为国家之本。”《后汉书·皇甫规传论》:“故能功成於戎狄,身全於邦家也。”

栖逸:指避世隐居。

膏肓:《左传·成公十年》:“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后用以称疾病。

白马:白色的马,代指运灵柩的车马。

圹掩:原野掩埋。

腾芳:传播美好的名声。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