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青、李广、霍去病:三位霸气将军的性格交集

卫青、李广、霍去病,三位霸气将军,他们的性格交集在于坚毅勇敢、果断决策和一往无前的精神。卫青敢打敢拼,从不畏惧任何困难;李广机敏聪慧,善于运筹帷幄;而霍去病则是勇猛无畏,冲锋陷阵如入无人之境。三位将军在战场上展现出的霸气和决断力,让他们成为古代战争史上的传奇人物,铭记于后世。

卫青、李广、霍去病三人均是西汉同时间段的将领,历经文帝、景帝及武帝时期,皆以抗击匈奴著称,并流传后世。这中间,李广和霍去病受卫青的指挥,其中卫青和霍去病是舅甥关系,霍去病是卫青同母异父的姐姐之子。卫青、李广、霍去病:三位霸气将军的性格交集

撇开战功不论,单考证这三人的性格也颇有一番滋味。卫青是太子与奴婢的私生子,虽自小在宫中,但地位极为卑微,长期处于无人疼爱的状态,从懂事起就一直放羊,直到无端被牵连进宫廷中几个女人间的争斗,本来是准备被杀掉的,但因祸得福,最后时刻武帝起了恻隐之心,不仅饶了其一命,还给封了一个类似刀笔之吏的小官,本意是让他能有个温饱,没指望太多。然而没想到却自此开启了卫青后半生的辉煌,并屡次化解朝廷于危难之中。可以说,这也是当初武帝救人一命所修来的造化。

卫青的一生,因为自小受过大苦,见识过人间最卑微的冷眼和鄙视,同时也多次受到他人的怜悯和帮助,所以卫青一辈子充满了感恩之情,为人仁慈,谦和礼让,用今天的话讲:是属于很识大局,很有涵养的领导。

李广呢,是典型的“乡巴佬”,老家在今天甘肃的陇西,年少时在离家五百多里地的固原萧关,以一介平民的身份参战抗击匈奴,因为初生牛犊不怕虎,异常勇敢善斗,一战成名,自此步入仕途。李广是一个内向且少言寡语的人,尤其做事粗枝大叶,属于文化程度不高,思维不缜密的粗人。但其勇敢过人,也非常善良,尤其爱兵如子,一生清廉。史书记载,在很多大漠戈壁长途跋涉的行军中,见到有水的地方,只要手下的士兵不喝完,李广绝不接近水源。每有朝廷对其个人的赏赐,李广都悉数散给了下属。他做二千石的州郡官职前后有四十年的时间,死后却什么都没有给家里留下。二千石换算到今天是个什么概念呢?就是一年的薪水相当于24万斤大米!依照今天的要求来讲,李广绝对是位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且还不触碰底线的优秀楷模。

霍去病,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个富二代,从小生活在宫中,属于没受过苦但也敢作敢为的“混不吝”式人物,在其身上,勇敢、骨气与自负轻狂并存,深受汉武帝的宠爱。霍去病十七岁就被封为剽姚校尉,十九岁时升任骠骑将军,指挥两次河西之战,歼灭和招降河西匈奴近十万人,直取祁连山,自此,惠及当朝和后世的丝绸之路得以开辟。因奇功盖世,加之偏爱有加,汉武帝有次专门给霍去病建了一院子豪宅,可谓金碧辉煌,并亲自带他去看,但霍去病却甩了一句:“匈奴未灭,无以为家”,不要!把汉武帝感动的一塌糊涂。霍去病是个私生子,奇葩的是他的生父霍仲孺,一直都在他管辖的区域做一个小吏,驻守在平阳。但霍去病直到长大后才知道生父是谁,于是在一次出征的途中专程去看望了霍仲孺,在军中的帐内,霍去病当场就给生父跪了下来,动情说道:“去病以前不知道自己是您的儿子啊”,霍仲孺甚为惭愧,连忙匍匐叩头说:“老臣得托将军,此天力也”,讲罢,老泪纵横。随后,霍去病为父亲置办田宅,并将同父异母的弟弟带到长安栽培成材。

但与卫青和李广截然相反的是,霍去病只看重杀敌和建功,绝少关心士兵。《汉书》记载:霍去病率领部队出征时,皇帝还要专门派太官为他带数十车生活用品,等回来时竟然有很多剩余的米和肉,有些因腐烂还要倒掉,与此同时,他的士兵却有挨饿的。在外作战时,霍去病的士兵们缺乏军粮,有的人饿得爬不起来,而霍去病却还要开辟场地,以供他踢球玩乐。

再说李广,征战无数,胜败皆有,其一生坎坷,始终没有封爵,连汉武帝最后都嫌弃他命不好,很忌讳把重要的事交给他去办,用现代的话讲就是忌讳他身上的“霉运”。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大将军卫青终于摸清的了匈奴单于的住处,率几路大军前往合围,当时李广是前路军指挥。出发前,武帝私下里特意嘱咐卫青:李广命不好,加之年岁也大了,千万不要把与单于对决的事交给他,以免误事。最终,合围战斗开始之际,卫青置李广屡次请命于不顾,反而给他指了条错综复杂的行军方向,直接导致李广在沙漠中迷路,错过了战斗,而单于也逃脱了。事后,卫青必须要给朝廷上报详细的情况,于是追问李广迷路的事,但李广始终不回答,卫青没有办法,只好责令李广的下属前去受审对质。李广说:“校尉们没有罪,是我自己迷失道路,我现在亲自到大将军幕府去受审对质。”到了卫青的帐前,李广对他的部下说:“我从少年起与匈奴打过大小七十多仗,但从来没有机会与单于正面对决,如今遇到了这样的机会,可是大将军却调我走迂回绕远的路,偏又迷失道路,难道不是天意吗!我已六十多岁了,毕竟不能再受那些刀笔吏的侮辱。”言罢,拔刀自刎。李广军中的所有将士都为之痛哭。百姓听到这个消息,不论认识的不认识的,也不论老的少的都为李广落泪。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成语,正是司马迁在《史记》中对李广之死的高度褒奖。

李广有一个儿子叫李敢,李广死的时候,李敢当时正跟随霍去病征战。等回来了解到父亲自杀的情况后,悲愤之下冲进帐下把卫青痛打了一顿。这事本该是要问斩的,但卫青啥话都没说,非但没有责难李敢,而且把这事压了下来,连皇上都没说。但作为外甥的霍去病咽不下舅舅被打的这口恶气,霍去病是个从小没有受过半点委屈的主,始终记恨李敢打他舅舅卫青的事,于是在汉武帝一次打猎的过程中,霍去病抓住了报仇的机会—————— 一箭射死了李敢。整个过程汉武帝是在场的,但霍去病当时的名声已如日中天,于是武帝就隐瞒真相,回来说李敢是被鹿撞死的。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在李广生前,有一次曾和一位星象大师私下聊天,大意是:我打了那么多的仗,无数次挽救了朝廷,可为什么在官场的命运总是这么不好?难道是命该如此吗?大师说:“将军自己回想一下,你最值得悔恨的事是什么?”李广想了想说:“我曾当过陇西太守,有一次羌人反叛,我诱骗他们投降,有八百多人,后来我用欺诈的手段在同一天把他们都杀了。直到今天我最大的悔恨只有这件事。”大师听罢,半天没有说话,最后低喃着说了一句:难怪,这就是原因啊……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