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君主,他带来了许多变革和发展。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他的评价和形象也出现了许多争议和误解。因此,重新探讨秦始皇,纠正历史误解,不仅有助于更全面、准确地了解他的历史地位和影响,也有利于继承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谈起秦始皇,后人对他的印象除了他是中国第一位皇帝外,其他的怕都是他是一个暴君了。抛开他是否真的残暴不仁,鱼肉百姓不谈。今天,咱们就单独讲讲他做过的一件令天下读书人所诟责的一件事——焚书坑儒。“焚书坑儒”这个叫法是从西汉后开始的,出自《史记·卷121·儒林列传》,指的是公元前213年到前212年秦始皇下令焚毁书籍,坑杀四百多个“儒生”的事迹。
据史料记载,这件事确实是真实发生的,不存在杜撰一说,但是,这件事真能说明秦始皇是一个暴君吗?本文不认同这种说法。

首先谈“焚书”。大家都知道,秦朝算是我国封建时期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王朝,嬴政统一全国后,认为自己功过三皇五帝,特意以“皇帝”自称。
作为一个新的皇朝,秦始皇虽然采取了法家的治国之道,但是一开始秦始皇还是比较包容的,他并没有特意地去打击其他学派的人,反而将有才学的人才留在朝廷重用。
大家都知道,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展现出了其雄才大略的一面,他开创性的用“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为之后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地方管理制度奠定了一个基础。
学过历史的都知道,郡县制的优势是大大的多于分封制的,但是当时博士淳于越却反对郡县制,他用儒学尊古的理论,要求根据古制,重新分封子弟。
但是李斯据理力争,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百姓以古论今,控制舆论,避免百姓诽谤朝廷,而秦始皇果断地采取了李斯的建议。
从这点看,我倒觉得秦始皇不但不是暴君,反而是明君。懂历史的都知道,作为一个王朝稳定的基础因素是什么?除了经济、政治外,文化才是维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重要的因素,统一的文化价值观念才是一个民族屹立不倒的重中之重。
为了统一人们的思想,秦始皇于是下令烧毁百姓手中的诗书。但此处要注意的是秦始皇烧毁的只是私人手中的诗书,博士手中、还有朝廷收藏的依旧完整的保留。而且,烧毁的也只是那些有关政治的违背秦朝治国理念的书,一些农书、医书等技艺性书籍并没有烧毁。
而且,秦朝是新朝,一切都需要采取新的政策理念,而当时的儒学极力主张遵从古制,这正违背了秦朝的治国理念,作为雄才大略的秦始皇,怎么能容忍这种理念在百姓之中流传(只是防止百姓推崇儒学中古制的思想,并不禁止文人大夫学儒学)。
再谈“坑儒”。其实,秦始皇当时杀的并不是真正的儒生,他所杀的只是一些术士。起因是秦始皇后期迷恋于长生之道(个人觉得秦始皇之所以追求长生是因为他的伟业还没有完成),于是他不断地派一些方士去寻仙药,炼仙丹。
公元前212年,方士卢生、侯生等人没有替秦始皇找到仙药,也不知道这些人脑袋抽了什么风,竟然妄自议论秦始皇的时政、为人等,并携带巨资出逃,秦始皇知道后,定然盛怒,一怒之下,他派人将咸阳城中的所有有牵连的术士,共四百六十多人,全部处死。
可见,秦始皇为什么杀这些人,是因为这些术士嘴不干不净,竟然引用儒学经典抨击朝政,这是什么行为?说的简单点,这就是辱骂朝廷,往厉害的说,这就是造反的言论,怎么能不杀?
借用康有为先生的一段话,“秦焚书,六经未因此而亡。秦坑儒,儒生未因此而绝。自两生外,鲁诸生随叔孙通议礼者三十余人,皆秦诸生,皆未尝被坑者。其人皆怀蕴六艺,学通《诗》《书》,逮汉犹存者也。”
由此可见,仅通过“焚书坑书”就说秦始皇是暴君,才是谬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