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梁和骄兵是战国时期的两位著名将领,二人因为在定陶战役中遭受惨败而选择了自杀。这起悲剧事件震惊了当时的人们,也成为历史上一段令人唏嘘的残酷往事。在这场失利中,项梁和骄兵不仅失去了对手,也失去了自己的生命,留下了令人深思的故事。
上回说到李斯受五刑而死,秦二世封赵高为中丞相,于是所有的军国大事,全部都是赵高说了算,秦二世就像傀儡一般。由于各地造反的情况越来越紧张,所以赵高下命令给章邯,让他抓紧时间平定这些反贼。章邯此时正被项梁的军队困守在濮阳(见第12回),也琢磨着怎么才能够出奇制胜,打败项梁,所以天天派侦察兵探查军情。

项梁此时驻扎在定陶城外,由于下大雨,所以不方便攻城。项梁由于屡次打败秦军,所以有点骄傲了,经常地饮酒消遣,连带着手下的将士们也都懒散松懈了。而此时章邯却四处的调集兵马,准备和项梁一决雌雄。
项梁的手下有个叫宋义的人,劝说项梁:“自古以来,打了胜仗之后,如果将领骄傲、士卒懈怠,那接下来肯定就要失败。现在您看士卒们都懈怠了,而秦兵却每天都在增加,所以我很替您担心啊。”项梁不听劝告,并派宋义前往齐国再去召田荣来会师伐秦。
宋义走到半路上,遇到了齐国的使者高陵君显(不太确定此人的身份),宋义就问他:“你是要去见武信君(项梁)吗?”高陵君说:“是的。”宋义说:“现在武信君因为屡战屡胜,所以日渐骄傲,手下将士们也都懈怠了。但章邯的军队每天都在增加,武信君如此骄傲轻敌,我断定必定会被章邯打败。你如果到了那里,恐怕免不了会受到连累,所以你还是慢慢的往那走,这样就可以躲过这一劫。”
高陵君虽然将信将疑,但还是放慢了速度,果然还没到项梁的营地,就听到了项梁兵败战死的消息。原来秦朝多处兵力前来增援章邯,章邯集齐各路大军,趁着楚军骄傲轻敌,防备松懈,一举攻进楚军大营,大破楚军于定陶,并杀死项梁。
项羽闻听叔父死讯,不由得大哭,刘邦也为之泪下。等到哭完了,刘邦和项羽商量说:现在武信君已死,军心动摇,兵无战心,不如暂且东撤。于是就带兵联合吕臣,一起往东撤兵。到了江东地区,吕臣驻扎在彭城的东边,项羽驻扎在彭城的西边,刘邦驻扎在砀郡(现在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地区)。
楚怀王见楚军在定陶被章邯打败,心里很害怕,就从盱眙迁到彭城,将项羽和吕臣的军队合并到一起,自己亲自统率。刘邦仍然驻守在砀郡,封刘邦为砀郡长、武安侯,封吕臣为司徒,封吕臣的父亲叶青为令尹(相当于宰相。吕臣的父亲姓叶?还是叫吕叶青?)。
宋义出使齐国回来,楚怀王问齐国的态度,宋义回报说齐国愿意修好,只不过现在国内还不太安定,所以暂缓出兵。又谈到项梁兵败战死之事,宋义只说:“武信君不肯听我劝告,故此败亡。”
楚怀王召集众将商议伐秦,说道:“秦朝暴虐,百姓怨恨,秦二世更是无道昏君,之前武信君率军攻秦,战无不胜,不料中途失算,现在我们要再选出一位大将,继续攻秦,不知谁愿意担此重任?”
怀王见无人应答,继续说道:“不论何人,只要能领兵西进,第一个攻入函谷关的,就拥立他做秦王。”
话音刚落,就有一人答道:“末将愿往!”
接着又有一人说道:“我亦愿往,应当让我先去!”
第一个说话的是刘邦,第二个是项羽。项羽接着说道:“我叔叔战死定陶,现在大仇未报,我当子侄的岂能善罢甘休。现在愿意带几千兵马,杀入关中,报仇雪恨。就算让刘季带兵西进,我也要和他同去。”
楚怀王同意了二人的请求,命二人前去整备兵马,择日出兵。此时有几个老将对怀王说:“项羽为人,凶暴残忍,之前打下城池后,经常屠城,所经过的地方,都是非常残酷地对待那里的人民,怎么能让他当统帅呢?现在既然要伐暴秦,那么肯定不能单靠武力,而应该找一个忠厚仁慈之人,沿途约束士卒,抚慰百姓,秦地的百姓都受够了秦朝的暴政,如果见到我们的军队如此仁义,怎么会抵抗呢?所以决不能派项羽去,而刘邦这个人一向有宽大的名声,肯定不会像项羽那样残暴!”
第二天刘邦和项羽都来向楚怀王请示出兵的日期,楚怀王告诉项羽,让他先暂时留在彭城,不用和刘邦一起出兵。项羽正要和怀王争辩,恰好有人报告说赵国使者求见,怀王正好借此事堵住了项羽的嘴。
赵国使者呈上书信,原来章邯大败楚军、杀死项梁之后,认为楚国已经没有什么作为了,就北上前去攻打赵国。赵王歇命将军陈余带兵出战,吃了一个败仗,于是张耳和赵王赶紧退守巨鹿(现在河北省邢台市平乡县),陈余驻扎在城北。章邯在城南日夜攻城,赵国危在旦夕,赵王不得不派人四处求援。
楚怀王将情况告知众将,项羽一听章邯在彼,又勾起了复仇的心思,立刻请命前去救援。怀王还是怕他残暴虐民,所以派宋义和他一起前往。封宋义为上将军,加上一个“卿子冠军”的称号(卿子类似于公子,褒美之词;冠军就是统帅的意思),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带兵前去救赵。
大军走到安阳的时候,停止不走了,接连住了四十六天。项羽等得不耐烦了,去找宋义说:“现在秦军把赵王围在巨鹿,赵国非常危急,我们应该赶快带兵渡河,与赵军内外夹击,一定能打垮秦军。”
宋义说:“你说错了。现在秦军攻打赵军,如果打胜了肯定是兵疲力尽,我们乘机发动进攻;如果打不下赵国,那我们就率军西进,一定能打垮秦军。所以先让秦、赵相斗,等有了结果,我们再定下一步的计划。总之冲锋陷阵,我宋义不如你;但是运筹决策,你就不如我宋义了。”
宋义又传下军令说:“凶如虎,狠如羊(其实羊这种动物并不像我们看到的那么温顺,他们吃草会连根都吃;为了争夺配偶,一定是不死不休),贪如狼,凡是倔强不听从指挥的人,一律斩首。”这很明显就是在说项羽。
宋义又安排他的儿子宋襄去齐国做相,亲自送他到无盐(现在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东南),摆酒设筵,大会宾客。当时天气寒冷,雨雪交加,士兵们又冷又饿。晚上散席后,项羽心中烦闷,便对将士们说:“我们原本是来救赵灭秦的,却长期停留在这个地方,现在年荒民贫,大家都吃不饱饭,军中也没有存粮,宋义不寻思率军过河,取用赵国的粮食,反而摆酒请客,说什么‘等待秦军疲惫’。秦国那么强大的兵力,进攻刚刚建立的赵国,肯定是势如破竹。如果赵国被打败了,那秦军肯定会更加强大,我们还有什么机会可乘!而且我们楚国刚被打败,大王坐不安席,把国内的所有兵力都归上将军统领,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了。现在上将军不体恤士卒,只顾着徇情营私,怎么能称得上是社稷之臣。”
第二天早上项羽在宋义的营帐中割下了宋义的脑袋,之后号令军中说:“宋义和齐国私通,阴谋造反,楚王秘令让我杀死他。”此时手下的将领们也都因为害怕而屈服了,没有人敢抵抗。有人还说:“创建楚国的,是将军一家人,现在又是将军杀死了叛乱的人,应该代任上将军的职务。”
于是就拥立项羽为代理上将军,并派人去追杀了宋义的儿子。之后项羽派部将桓楚向楚怀王报告,说宋义父子谋反,已经被处死了。楚怀王心知是项羽夺权,却又无可奈何,只好顺水推舟,正式任命项羽为上将军。黥布、蒲将军都归项羽节制。
宋义之前劝谏项梁,如此明智之人,怎么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可见人有的时候知人而不能自知。
那项羽掌握大权之后,又是如何救赵的呢?我们下回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