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长河中,奸臣与忠臣常常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有人认为,奸臣们投机取巧,为了私利而出卖国家利益;而忠臣们则忠心耿耿,竭尽忠诚地保护国家与主公。然而,是否能一概而论,将历史上的人物简单地定义为奸臣或忠臣,还需进一步探讨其行为背后的动机与影响。protecting the interests of only one person.
大家熟悉高力士大多是从“力士脱靴”这件事了解到的,感觉此人就是个笑面虎,当前显得很好,背后算计,诬陷李白,致使李白被皇帝排挤。但这只是其中一点,高力士其实是个忠臣,一生忠心护主,并且还是个有真才实干的人。让我们详细了解下唐朝呼风唤雨的宦官高力士。
宦官的出身基本都是很悲惨的,没有特殊情况,谁愿意做这种事。
高力士原名冯元一,一听就知道是个出身不错的家庭。高力士的父亲是冯君衡,曾经担任潘州刺史,这是一个妥妥的官二代。但是那个时期是武则天刚掌权期间,政局动乱,很多当官的都被清理了。高力士的父亲就因为没有及时讨好酷吏万国俊因岭南流人谋反案牵连被冤杀,高力士年幼没有被杀,但遭受阉割,从此入宫当了太监。
高力士本就是官二代,从小长得十分俊俏,又非常聪明,因此被人进献给了武则天。这应该是所有太监都梦寐以求的事情,但是伴君如伴虎,何况又是武则天。
高力士并没有因为命运的捉弄而自暴自弃,反而十分勤奋好学。一有机会就去“习艺馆”学习骑术和文化,这也使得高力士成为了文武兼备的人才。
因得罪武则天被罚武则天本身就为女人,很多事在乎细节。有一天晚上,是高力士值班。武则天睡觉把被子蹬开了,由于高力士没及时把被子盖上,导致武则天第二天就感冒了。
皇帝感冒可是大事,于是把高力士暴打了一顿逐出了宫。
在古代,得罪了皇帝,哪还会有好下场,大家都会躲着走。但高力士命不该绝,有着一番大事还在等着他。
遇到贵人宫里有个宦官叫高延福,此人非常欣赏高力士。由于宦官大多很早就入了宫,没有子嗣,因此会收义子。高力士做了高延福的义子,于是不再姓冯,改为姓高。
高延福这个人非常懂得皇帝的心思,为人又十分圆滑,对高力士更是倾囊相授。只过了一年,高力士的办事能力就有了质的飞跃,长得也是越来越帅气。武则天听说后,很是好奇,就把高力士又召回了身边,封为“宫帷丞”。
但是高力士一生忠于的并不是武则天,而是另有其人。
遇见真主高力士经历了惊心动魄的宫廷争斗“神龙政变”,从中觉察到了将来最有希望登基的是临淄王李隆基,从此就将一生的筹码都压在了他的身上。
李隆基能够登上皇位多亏了太平公主的支持以及高力士的拼命争取,将韦后的势力土崩瓦解。
事实证明高力士拥有超前的眼光,押对了宝。李隆基登基后十分信任高力士,封他为太子太保,并且一路高升。
高力士并不是一个只会说话照顾皇帝的仆人,而是一个文武全才。李隆基虽然登基了,但是朝廷大臣并未完全归附,还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处理。高力士铲除了很多的威胁,任用信任的人,开始了掌权之路,权倾朝野。
高力士的处世之道跟和珅是一样的,虽然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距离皇位只有一步之遥,但却从来没有想过造反,凡事处理好后,都要向李隆基报道。
但也正因如此,给了安禄山可趁之机。安禄山这个人十分有野心,早就想要窃取大唐的天下。这一点被高力士看出来了,多次提醒李隆基注意此人。但是安禄山十分会装,每次在李隆基面前都装出一种傻里傻气的样子,故意出丑来讨好。并且自己甘愿认小自己好多岁的杨贵妃为干妈,借机讨好。
安禄山的政策是成功的,最终唐朝爆发了安史之乱,李隆基被迫逃到蜀中,皇帝的宝座也被太子李亨夺走了。
高力士并不受李亨的赏识,还遭人陷害,以至于被流放。走到巫州,高力士写了一首诗:“两京作斤卖,五溪无人采。夷夏虽不同,气味终不改。”
从这首诗也可以看得出来高力士被人排挤后非常的凄凉,但是内心对李隆基依然保持着无比的忠诚。
宝应元年(762年)三月,遇大赦的高力士终于可以回归,一心想要见到李隆基。到达郎州的时候,恰巧听到其他流放的人谈论关于京城的事情,说道李隆基已经驾崩了。高力士听到后,向北远望,号啕大哭,以至于口吐鲜血而死。
李豫因高力士是耆宿长辈,曾护卫先帝,追赠扬州大都督,陪葬于泰陵。
结语高力士的一生有过辉煌,也有过低谷,唯一不变的就是对李隆基的忠心。同时也是个恩怨分明的人,对于他的恩人养父高延福尽了作为儿子的孝道,美食供养。
人的一生不可能十分完美,有好有坏,后世的评论也都是从各自的角度去了解的。人这一辈子做好自己认为对的事情,无怨无悔足矣。
梧桐一缘——原创
欢迎关注,每天都有好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