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统一江东的历程及其过早离世对东吴的影响

孙策,字伯符,又称小霸王,是东吴开国皇帝孙权的兄长,他是中国东汉末年的一位出色的军事统帅和政治家。孙策在短短数年间以其无双的勇力和智略,成功统一江东地区,成为当时最具影响力的诸侯之一。然而,他在咸熙四年(公元200年)不幸被暗杀身亡,这一突如其来的悲剧使东吴政权失去了一个杰出的领袖,对东吴的整体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早在关东联盟军讨伐董卓时,长沙太守孙坚便杀了南阳太守张咨,领兵归附了袁术,于是人口丰盛,土地肥沃的南阳郡便被袁术占据了。当时关东地区军阀混战,烽火连年,但主要矛盾还是袁术与哥哥袁绍之间的矛盾。汝南袁氏是世代官僚地主家庭,在东汉,地位最高的三个大臣被并称为三公,分别是掌全国军事的太尉,掌全国政务的司徒和掌全国监察执法的司空。袁安在汉章帝时曾先后担任司空和司徒,袁安有三个儿子,其中三子袁敞,在汉安帝时也做到了司空,二子袁京,官至蜀郡太守,是东汉最有影响力的经学名士之一。 袁京的儿子袁汤更是把三公职位做了个遍,历任司空,司徒,太尉之职,袁汤的两个儿子,袁逢和袁隗也都做到了三公,袁逢曾任司空,袁隗曾任司徒,袁家连续四代都有人官至三公,位及人臣,所以人称四世三公,如果从数量上来说的话,则是五个人做到了三公,所以也可称其为“四世五公”,汝南袁氏与同样四世三公的弘农杨氏并称为东汉官僚世家的绝代双壁。袁逢就是袁绍和袁术的父亲,不过袁术是嫡出,而袁绍却是庶出,这也就是袁术打心眼里看不起袁绍的原因。虽然嫡庶有别,但要论个人魅力,袁绍就要甩袁术几条街了,袁绍相貌英俊,气质宏雅,待人宽和,喜怒不形于色,成功的把自己塑造成为士人的领袖和官僚集团的政冶代表,又因为果断诛杀宦官和公然反呛董卓而名扬天下,以至于被公推为关东联军的盟主。孙策统一江东的历程及其过早离世对东吴的影响


袁绍与袁术兄弟二人各自树立党羽,互相攻伐,为了对付袁绍,袁术北面结交幽州的公孙瓒,使其南下进攻冀州,而袁绍则采取了结交荆州刘表的策略,让刘表牵制袁术。公元192年四月,袁术派孙坚征讨荆州,攻打刘表。刘表派部将黄祖在樊城迎战,孙坚不幸中箭而死,他的侄子孙贲和长子孙策只好继续依附在袁术军中。同年冬,袁术与公孙瓒南北夹击,同时向袁绍及名义上隶属于袁绍集团的曹操进攻。很快,袁绍在龙凑击退公孙瓒,而曹操在封丘打败袁术,在曹操和刘表的南北进逼下,袁术被迫离开南阳,退居寿春。


公元195年,袁术任命孙策为折冲校尉,给了孙策士兵一千余人,战马几十匹,派他到江东攻打扬州刺史刘繇,此时的孙策年仅20岁。长江在芜湖和南京之间是西南——东北流向的,人们便习惯上称自此以下的长江右岸区域为江东地区,长江左岸区域为江西地区,跟现在的江西省不是一个概念。

孙策英武聪慧,胆略过人,武艺高超,且性格豪迈不羁,喜欢结交英雄豪杰,年少时便早已名声在外。孙策不但作战非常骁勇,而且颜值也是偶像级的,陈寿在三国志里说孙策相貌英俊,爱谈笑,性格豁达,开朗而幽默,乐于接受意见,又善于用人,所以兵士和百姓都愿意为他效死命。就连袁术也常叹息说:“如果我袁术有孙策这样的儿子,就算死也可以瞑目了。孙策在带兵出发后,一路上不断有人前来投奔,等到了历阳时,孙策的兵力已达到了五、六千人。此时的丹阳太守周尚是周瑜的伯父,孙策早与周瑜有旧交,于是便派人给周瑜送去了一封信,邀请他前来共事,二十岁的周瑜马上从伯父周尚那里提取了一支精兵,日夜兼程赶来,孙策喜出望外,二人合兵后,声势大振,很快便攻下了横江和当利,接着挥师渡江,攻破牛渚,打败了笮融、薛礼,攻下了秣陵,又乘胜进军攻占湖孰、江乘,逼近刘繇的扬州刺史府所在地曲阿,刘繇畏惧,选择坚守不出。


此时刘繇的同乡太史慈前来探望他,有人劝刘繇重用太史慈,太史慈智勇双全,一定能对付孙策,但刘繇却看不上太史慈,只给了他一个侦查员的工作。在一次外出探查中,太史慈在神亭与孙策突然相遇,当时孙策身边带了十二个人,其中黄盖,韩当,宋谦这样的猛将也在其中,而太史慈身边只有一个人。但太史慈毫不畏惧,上前就与孙策单独交起手来,二人的武艺在伯仲之间,杀得难分难解,孙策首先刺中了太史慈的战马,还顺手拿走了太史慈背在后背上的短戟,而太史慈则摘下了孙策的头盔,这时双方的大队人马同时赶到,于是各自放手而去。孙策悍勇世人皆知,出道以来一直未逢敌手,太史慈能与其战成平手,可见其武艺之精湛绝非浪得虚名,而且太史慈还善于治军,他的及时出现对刘繇来说,简直是天降大礼,但奈何太史慈出身寒门,因此刘繇坚决不肯重用他。公元196年,孙策攻下曲阿城,刘繇逃到豫章,一年后病死。

此时孙策文有张纮,张昭,秦松,陈端,武有周瑜,吕范,程普,黄盖,韩当,朱治,蒋钦,周泰,陈武,凌操等人,还有孙静,孙贲,孙辅,孙翊等宗族成员辅佐,核心班底已经初步构建完成,于是孙策便以曲阿为根据地,向包括吴郡、会稽郡、丹阳郡、豫章郡、庐陵郡、庐江郡在内的江东六郡迅速扩张。


公元195年秋,孙策以曲阿为根据地,派朱治首先进攻吴郡,吴郡太守许贡在由拳被朱治击败后,投奔了在乌程割据的山贼头领严白虎,不久严白虎也被孙策击败,于是严白虎和许贡二人又跑到了余杭许昭那里,程普曾建议孙策应乘胜追击,将这二人剿灭,但孙策因敬重许昭的为人没有同意,但没想到许贡竟暗中联络曹操,想算计孙策,不久,许贡的奏表被截获,孙策在盛怒之下将许贡和严白虎诛杀。

一年后,孙策率兵进攻会稽郡,他采纳了叔父孙静的计策,一面在夜晚到处点燃火把,迷惑正面之敌,一面分兵奇袭。会稽太守王朗派周昕仓猝迎战,却被孙策斩杀。王朗溃败,乘船逃到东冶。孙策派贺齐追击,王朗投降,会稽郡平定。王朗投降后,孙策并未加害于他,后来王朗在曹操的征召下入朝为官,一路仕途颇为顺利,到了曹丕时代更是被拜为司徒,位列三公。

公元197年正月,袁术在寿春称帝,孙策明确宣布与袁术断绝隶属关系,表明了自己忠于汉室的态度,并任命舅舅吴景为丹阳太守,赶走了袁术的堂弟,原丹阳太守袁胤,曹操赞赏孙策的态度,立刻表举孙策为会稽太守,封乌程侯。第二年又以天子的名义正式封孙策为讨逆将军,封吴侯,曹操将自己的侄女许配给了孙策的四弟孙匡,又让儿子曹彰娶了孙策的堂兄孙贲之女为妻,与孙策建立了联姻关系。

不久,太史慈自封为丹阳太守,在泾县驻兵,孙策得知后,亲率兵马前往征讨,太史慈不敌,被孙策俘获。孙策对太史慈的才具人品十分欣赏,于是亲自为太史慈松绑,紧紧握着他的手说道:“神亭咱哥俩单挑的事,你还记得吗?如果那时你抓到我,会如何处置呢?”太史慈回答:”不知道,无法想象。”孙策听后,开怀大笑,即刻任命时年三十二岁的太史慈为折冲中郎将。不久后,刘繇在豫章病死,其麾下部众上万人皆成了无主之兵,太史慈自请前往安抚。众人都说,太史慈这一去就不会回来了,唯独孙策很自信的认为不可能,更是亲自为其把酒饯行,临行前孙策拉着太史慈的手问:“子义兄,何时能回来?”太史慈回答:“不会超过六十天”,后果然如期归来。孙策性情豁达,豪爽自信,对待部下宽容而不猜忌,颇有人主之风,太史慈则人品端正,恪守信义,二人相知相惜,被传为佳话。

此时孙策已坐拥包括吴郡,会稽郡和丹阳郡在内的江东三郡,公元199年六月,袁术病死,孙策与周瑜趁此机会,领兵两万攻打袁术治下的庐江郡,在皖城打败庐江太守刘勋,庐江郡大部划归孙策治下。在攻打皖城时,孙策和周瑜分别得到了大乔小乔这两位绝色佳人,孙策和周瑜同岁,又因为面目俊朗被分别称之为孙郎和周郎,时人都认为大小乔的归宿堪称完美,这一年,孙策25岁。同年底,孙策率领周瑜、程普、黄盖、韩当、吕范等将领大举进攻沙羡的黄祖军,此战黄祖大败,只身逃走,其妻妾子女七人全部被孙策俘虏,两万多部众被杀,光跳水溺死者就有一万余人,孙策缴获了大小船只六千余艘,财物更是堆积如山。公元200年年初,孙策大败黄祖后,驻军在椒丘,想要夺取豫章郡,豫章太守华歆举城投降,孙策敬重华歆,待以上宾之礼,后来华歆也像王朗一样被曹操征召到许昌任职,官运亨通,位至三公。


占据豫章后不久,孙策便命堂兄孙辅乘胜进军,拿下了庐陵郡。当时荆州牧刘表有个从子名叫刘磐,驻守在长沙攸县,刘磐十分骁勇,经常进入扬州境内搔扰劫掠,无人能制。但刘磐却唯独惧怕太史慈,孙策无奈,只能以太史慈为建昌都尉,都督南方军务,震慑刘磐,用太史慈镇守建昌虽然使刘磐自此绝迹,不敢为寇,但也使太史慈自此失去了在北方驰骋疆场,建功立业的机会,公元206年,太史慈在建昌任上去世,年仅四十一岁。

自此,孙策终于成功占领了扬州六郡,即吴郡,会稽郡,丹阳郡,豫章郡、庐陵郡和庐江郡的大部,当时扬州共有七郡,只有九江郡和庐江郡的一小部分没被孙策所占据。此时曹操与袁绍正在官渡对峙,孙策暗中盘算着袭击许都,迎取汉献帝,于是便秘密整顿军马、规划路线。公元200年四月四日,孙策在丹徒山中打猎。他骑快马,将扈从骑兵们远远地甩在了后面。这时忽然碰到三个人,这三人都是被孙策所杀的原吴郡太守许贡的门客,孙策问:“你们是什么人?”三人回答说:“我们是韩当的手下,在这里射鹿。”孙策说:“韩当的手下我全都认识,从没见过你们。”说完便弯弓搭箭将其中一人射倒,余下的二人几乎同时也搭箭向孙策射来。由于距离太近,孙策面颊中了一箭。这时,后面的扈从骑兵赶来,将刺客全部诛杀。孙策受伤后,当时并未致命,医生告诉他,只要好好养护,一百天不动怒,不做剧烈运动是可以痊愈的。但孙策过于爱惜自己俊朗的外表,当他看到镜子里的面容时,说道:“脸成了这个样子,还怎么能建功立业呢!”于是奋起怒吼,伤口迸裂,当夜便去世了,年仅二十六岁。


孙策十七岁丧父,二十六岁去世,从公元195年开始,短短三四年的时间,从一千步卒,数十匹战马起家,披荆斩棘,攻城略地,定鼎江东,如秋风扫落叶般,摧枯拉朽的迅速削平了盘踞在扬州的众多割据势力,并收拢了大批优秀的文臣武将,为日后吴国的建立奠定了深厚的物质和人才基础,孙策是东吴基业真正的开创者,他辉煌而短暂的生命就像一颗流星,将东南的夜空点亮。孙策不仅是当时几大军事集团中势力发展最快的,而且是魏、蜀、吴三国的开创者中最年轻的一个。但孙策的性格过于阳光,宽容,不利于防范小人,在作战中他经常单枪匹马冲入敌阵,屡屡亲身犯险,虽然很多人都劝他,但孙策却每每不以为意,对自己的武艺和智慧机变表现得过于自信。以至于如此天纵英才却最终命丧于宵小之手,留下这样一个令人无限痛惜的结局。孙策在临终之前挑选的接班人孙权虽然已足够出色,但与孙策相比依旧差距明显,孙策的自信其实很像刘秀和李世民,这种自信来源于其杰出的个人魅力,来源于在开创过程中自然流露出的推心置腹,更来源于其自身实力对手下所有文臣武将的全面碾压。孙权是不具备这种素质的,尤其在军事上,孙权擅长的是权谋,这也就决定了他在周瑜或太史慈这样级别的武将面前始终无法拥有绝对的自信和掌控力,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江东的结局在孙策去世的那个深夜已经注定,江东的命运和未来无限的可能随着孙策之死而死,孙氏北定中原的梦想和一统天下的宏愿也随着孙策早逝的英魂而灰飞烟灭。

刚即位时,其实孙权的地位很不稳定,不少人怀疑他的能力,有另投新主的想法,幸好靠着张昭,周瑜,董袭等人的力挺,才逐渐安抚了孙策的旧部。很快,孙权便提拔选用了一批新人,如鲁肃,诸葛瑾,陆逊等人,日后都成为了江东的栋梁之材,而且孙权似乎对年轻人格外偏爱,比如骆统被委任为乌程国相时年仅二十岁,朱然做余姚长时,年仅十九岁,胡综做金曹从事时,年仅十八岁,孙韶做承烈校尉时,年仅十七岁,陆绩做奏曹掾时,年仅十六岁,而凌统被拜为破贼校尉时,才仅仅只有十五岁。江东大地在孙权的带领下,掀起了一阵更为猛烈的青春风暴。

当时中国江南的山岭地区,生活着众多越族人,这些山越人民风剽悍,拥兵立寨,不服从地方郡县的管辖,给孙权的统治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对此,孙权秉持坚决镇压的强硬态度,将吕范派到鄱阳,程普派到乐安,贺齐派到上饶,并让太史慈兼治海昏,此外,黄盖,韩当,周泰,朱然,朱治等很多东吴的著名将领都参与到了镇压山越的行动中,这耗费了孙权大量的精力,却始终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主要原因就是孙权在处理民族关系的问题上,没有做到剿抚并用,攻心为上,而是一味地武装镇压,在这一点上,孙权明显不如后来的诸葛亮,诸葛亮七擒孟获,平定南中,一战便基本解除了蜀国的后顾之忧,而山越问题却顽强的困扰了孙权一生。

比山越问题更严重的是地方郡守的反叛,孙策在时,曾委任李术做庐江太守,孙策死后,李术就看不上乳臭未干的孙权了。在一些江东大族的支持下,李术开始招兵买马,扩张部队,想北结曹操,与孙权抗衡。在这种形势下,孙权展现出了超越自身年龄的成熟和政冶智慧,他一方面给曹操写信,声明利害,另一方面以迅雷之势,派兵疾攻皖城,李术慌忙求助曹操,曹操果然犹豫不救,李术最终城破被杀。

庐陵太守孙辅是孙权和孙策的堂兄,跟随孙策东征西讨,立下了赫赫战功。但孙策死后,孙辅却认为孙权没有保住江东的能力,因而派遣使者与曹操暗中来往。孙权发觉后,不动声色,以召见的名义将孙辅逮捕,把他身边的亲信部将全部杀死,分化瓦解了他的部队,最终将孙辅迁到吴东软禁起来。公元204年,孙策和孙权的亲弟弟,丹阳太守孙翊被暗杀,孙权急忙带兵赶往丹阳,将逆党悉数诛灭,又任命堂兄孙瑜做了丹阳太守。在孙策突然去世,孙权临危受命的权力交接过程中,出现动荡或反叛的情况是正常的,孙权用老辣的政冶权谋和雷厉风行的手段,培植了自己的势力,请除了异己,巩固了其无可置疑的江东之主地位。

公元203年,为报父仇,更是为了解除扬州西部的威胁,孙权率领程普,黄盖,吕范,周泰等人,开始东征江夏太守黄祖,黄祖坚守夏口,避而不战,孙权久攻不下,又听闻山越再度反叛,只好退军而还。公元207年,孙权再次率兵进攻黄祖,可还没到,便听说了母亲病危的消息,只好再次撤军。一年后,即公元208年,孙权第三次亲率水陆大军西征黄祖,此次孙权志在必得,他拜周瑜为前部大都督,董袭,凌统,吕蒙为先锋,在激战中,时年不到二十岁的凌统非常英勇,他奇袭成功,率先突破了黄祖军的防线,黄祖溃败,在逃跑途中被杀,荆州江夏郡大部归孙权所有。此战过后,孙权控制了夏口到柴桑一线的长江水路,大大提高了江东长江防线的安全程度。


孙权与孙策相比,虽然开拓能力不足,但守成还是绰绰有余的,尤其是此时曹操与袁绍正在北方激战正酣,无瑕南顾,这也给了江东难得的发展机遇,于是孙权趁此机会,稳定内部,积蓄力量,为即将到来的,决定历史走向的赤壁大胜创造了条件。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