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中的一座古墓,里面刻下的东西,西方学者竟然......

  中国有着漫长的几千年历史,古代名人的古墓就长眠在地下。即使这些古墓曾经被盗墓贼光顾过,它们依旧悄无声音。实际上,这样的古墓并不少见,但直到现在只有其中的一小部分才得以重见天日。2010年6月,南京市的考古人员在南京祖堂山社会福利院抢救性考古发掘了明代太监洪保的墓穴。洪保原名已经无从考证,世人只记得这个由朱棣赐予的名字了。和郑和一样,洪保深受朱棣信任。这一点可以从朱棣只委派他和郑和数次下南洋就可以看出来。

  也正因为如此,洪保就成为了一个可从旁了解三宝太监、永乐皇帝乃至永乐年间社会状况的关键性人物,所以也就不难理解考古专家在发现这座福利院下方的古墓主人竟是洪保后。脸上洋溢着兴奋异常的表情了。但是当考古专家在进入墓室后,却仅仅发现了一个大缸、一个铜灯和四个铁环等少量文物,至于其它文物多被人为盗走和自然腐蚀,甚至洪保棺木和尸骨同样毫无踪迹。好在内壁刻有的25行共741字的墓志铭给考古专家留下了非常有用的线索。

  铭文中说,"永乐纪元,授内承运库副使,蒙赐前名。充副使,统领军士,乘大福等号五千料巨舶……,这段话详细记载了洪保这一名字的由来以及受皇命跟随郑和一起下西洋的史实,而这一年却是朱棣登基的第一年,比原先记载郑和下西洋的时间竟然还早两年,并且五千料巨舶已经相当于现在排水量2500吨的船只了,这在当时排水几百吨就是大船的西方也是非常罕见的,尤其是郑和下西洋竟然比西方哥伦布还早了近90年。

  随着这741字的墓志铭重见天日,它强烈的回击了大多数西方学者始终认为是西方人首先开展大航海活动的观点,直接以无可辩驳的历史文物让不少西方学者闭上了自大的嘴巴。

  写到最后,似乎还要感激当年的盗墓分子没有毁掉这些刻有这么多字的墓志铭。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