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说说山东省历城县孝里铺的孝堂山,这座山仅有三四十米高,山上有一座古墓。据传说,这座墓葬的是中国古代著名孝子郭巨。郭巨曾经欲将自己的儿子埋葬,将饭留给母亲吃,表现出了极高的孝心。从北齐时期开始,一直到现在,人们都称呼这座墓葬为郭氏祠。不过专家们对这个说法并没有定论。从墓前石祠中的战争场景和胡人来朝的壁画来看,考古学家们更认为这是一位汉朝王爷的墓葬和祠堂。目前,这个问题还是有待探讨,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
阿房宫、大明宫之类的庞大建筑根本没可能逃过战火。而古代很多墓前都有石祠的,但在风吹雨打刀光剑影中,也早就破败倒塌难寻踪迹了。可以肯定的是,已有两千年历史的郭氏墓石祠,是中国保存至今最早的房屋建筑。

除了历史久远,它的建筑形式也是后世研究汉朝的绝佳资料。据1961年发表在“文物”杂志的《孝堂山郭氏墓石祠》一文里介绍,石祠的屋顶是整块巨石板雕成的,重四万多斤,也就是20吨……想象一下吧,屋顶重20吨却历2000年不倒,古人的建筑能力真是牛掰。
当然咯,令我惊叹的还不止这些,而是那些在石祠上刻下的“到此一游”,到现在,都成了不可多得的文物……
石祠里外,几千年来留下了几十处石刻,最霸道的,是北齐武成皇后之兄,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尚书左仆射、尚书令摄选新除特进、使持节齐州刺史、陇东王胡长仁。他的《陇东王感孝颂》,占满了石祠西山墙整个外壁。。。。。
没办法,谁叫他官大呢?
在他之前,北魏的广陵王和广陵王太妃到这里瞻仰过,不过他们都只刻下了一行字,说太和二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我们来过……两年之后,广陵王又来了,又刻下一行表明时间的字。
此处,像薛圣、王双则似乎是随意仅在上面刻下了自己的名字;孟世雍则说“永兴二年二月三日来观友人”……
他刻的是“平原湿阴邵善君以永建四年四月二十日来过此堂叩头谢神明”。
为何重要呢?
因为这是所有刻字里,最早的一通。永建是汉顺帝年号,永建四年是129年。而邵善君来此谢神明,可见,此处灵验很久了,他是慕名而来。也可推出,石祠的建成年代,要远早于129年。
由此可见,游玩中刻字,也是传统了。不过,世易时移,这已成了不文明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