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陵里少了哪三位明朝皇帝?背后有何隐情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郊区昌平境内,坐落于燕山山麓的天寿山。顾名思义,有十三位明朝皇帝葬在这里。然而,明朝一共有16位皇帝,并不是所有的皇帝都葬于此。未葬于明十三陵的三位皇帝分别是:

  1. 朱棣(明成祖):他创立了明朝的太祖,但却没有选择在明十三陵葬身。相传他未葬于此的原因是他对于十三陵的选址和规划表示不满,认为不够尊贵,因此选择了自己喜爱的定陵作为他的陵墓。
  2. 朱棣的儿子朱瞻基(明宣宗):虽然原本计划葬于明十三陵,但最终他改选了紧邻明十三陵的昌陵作为自己的陵墓。传说他认为昌陵的风水更加优越,更适合自己的气运。
  3. 朱见深(明英宗):他也是未葬于明十三陵的皇帝之一。根据史书记载,当时明英宗去世后,朝廷内部出现了一系列的政治斗争,导致他的葬礼被延迟。最终他的儿子明孝宗选择了另外的地方,北京西北的西郊丰陵入葬了明英宗。

  未葬入十三陵的三位明朝皇帝分别是第一任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二任皇帝明惠帝朱允炆;第七任皇帝明代宗朱祁钰。

网络配图

  朱元璋和朱允炆未葬入十三陵的原因很简单:朱元璋在位时首都是南京,所以他死后葬在了南京的明孝陵;朱允炆被叔叔朱棣夺去皇位后,不知所踪,十三陵里自然没有他。那么朱祁钰为什么也没有葬在十三陵呢?

  这源于朱祁钰皇位得来的不同寻常。

网络配图

  朱祁钰是明宣宗朱瞻基的次子,皇位本来没他什么事情,继承大统的是他的哥哥明英宗朱祁镇。怎料,朱祁镇在“土木堡之战”中被瓦剌所俘。国不能一日无君,明朝与瓦剌交涉多次未能成功赎回明英宗后,就拥立其弟朱祁钰当了皇帝,是为明代宗。而后,多方周旋之下,瓦剌放回了朱祁镇,但是此时朱祁钰已经当了皇帝,不愿退位,所以朱祁镇就当起了所谓的太上皇。

  朱祁镇的这个太上皇当得可以说是十分悲惨,说是太上皇,其实没有半点权力不说,还被囚禁在南宫里,没有自由,连温饱都难以保证,十分凄苦。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朱祁钰的有意为之,所以日积月累,朱祁镇对弟弟朱祁钰恨之入骨。

网络配图

  朱祁镇在南宫了度过了漫长的七年囚徒生活,景泰八年,石亨等人趁着明代宗病危,发动夺门之变,复辟成功,朱祁镇重新做回了皇帝。

  明英宗朱祁镇重获皇权后,自然也不会忘记曾经的屈辱,于是弟弟朱祁钰死后,明英宗不承认他的皇帝身份,不允许他入葬皇陵,而是以“王”的身份葬在北京西郊玉泉山。

  朱祁镇死后,儿子明宪宗朱见深继位,他承认了叔叔朱祁钰的皇帝身份,恢复了景泰年号,但并未将其迁入皇陵,所以明代宗成了朱棣迁都北京后,唯一未能葬入十三陵的大明皇帝。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