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璮简介中介绍到,李璮是金末期山东的重要军阀李全的儿子,小字名叫松寿。李全在1227年的时候降蒙古,被任命为益都行省。四年之后,李全去世,他的儿子李璮得到了他的权利。在获得父亲权利后的二十几年里,李璮一直默默地集中兵权,悄悄地组建军队,准备反叛蒙古。
到了一二九五年,李璮加快了准备叛乱的步伐。一方面向南宋进犯,企图取得江苏连云港一带。另一方面,他加固益都城的军事力量,储存大量粮草为叛变做了充足的准备。
李璮简介中还提到,在中统元年,忽必烈成为了统治者。然而在当时的情况下,忽必烈还有一个兄弟在漠北自立为王,两兄弟在继承皇位上产生了分歧。因此暂时没有空闲来惩治李璮的所作所为。
为了有效牵制住李璮,忽必烈先封他为江淮大都督,希望用更大的权力来限制他,并对他之前的行为置之不理。此时,李璮趁着忽必烈全力防御阿里不哥的南犯之际,举兵反叛。
南宋虽然封了李璮为齐郡王,但是却没有给予他实质上的权利,也没有提供更多的军事协助。
李璮在后来进攻济南的时候曾经多次向河北地区请求过援助,希望能够得到华北地区的军事支持,但是响应他的人没有几个,所以最后他免不了被搁置在一个完全隔离的状况之下,忽必烈在此时迅速集中兵力,联合诸君共进济南,并且成功取得胜利拿下叛军李璮,而在七月时李璮被史天泽赐死。
李璮是金末期军阀李全的儿子,也有传闻说他是李全的养子,在1261年的时候李璮开始背叛蒙古忽必烈的统治,虽然这一次叛变并没有成功,但是在中国的历史上却有重要的影响。而现如今对于李璮为什么会叛变的讨论也越来越激烈。李璮为什么会叛变这个问题在历史记载中并没有具体的说明,但是在后人的总结之中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导致了他的叛乱。首先要说到的是汉人的民族情结,当时的中国因为长时间受到汉人的统治,在思想上就是非常鄙夷其他种族的,忽必烈想改变这种根深蒂固的民族意识本身就是非常困难的,再加上他没有改变原有的统治方式,在他执政的两年中中国北方的一些人民对他的不满越来越严重,其中为首的就是李璮,这在某种意义上奠定了李璮叛变的基础。
李璮在统治山东益都地区时就积累了大量的兵力和财力,所以这个时候的忽必烈已经开始防备李璮,在李璮提出要忽必烈准许他越过淮河去骚扰南宋的时候忽必烈虽然赞赏他的想法但却没有授予他实质上的权利,这一点使李璮意识到忽必烈已经开始防备自己,1261年的时候李璮正式开始叛变,有人推测说他是得到了宋军的保证,也有可能是和南宋的贸易上他能取得更大的利益所以他才选择了背叛忽必烈。所以,综合上述几个可能性从而导致了李璮最后的叛变。